就业助残点亮追梦人生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艳粉
建设50个“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作为民生实事之一,被列入了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菏泽市有各类残疾人60多万,“如康家园”为他们打造一个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家园。此外,我市采取多项措施助推残疾人就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活出精彩。
“如康家园”:就业照料康复一体化
“我年龄大了,眼睛有些花了,没你们干得快,不过这也比一直在家憋着强多了。”“不用急,慢慢干,咱们干着活,说说话,心里也敞亮。”5月19日,医院如康家园,王秀雪与马春花一边拉呱,一边干着手里的手工活,电子、灯泡、塑料外壳,简单的小物件,在她们的手里一会就变成了一把把小小的手电筒。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此处看到,工作之外,王秀雪还可以在“如康家园”免费午餐、午休、康复、娱乐,用她的话说,“这里很自由,活也不累,更没有歧视。”目前,有10多名跟王秀雪一样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入住”“如康家园”,在这里接受服务。
“如康家园”是山东省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品牌,聚焦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助残业务办理等常态化服务。
年,我市20个“如康家园”全部建成并启用运营,共服务残疾人人,减轻了各自的家庭负担。其中,名残疾人通过“如康家园”实现了辅助性就业;名残疾人通过“如康家园”享受到了日间照料服务,减轻了各自的家庭负担;名残疾人就近就便在“如康家园”中享受到了社区康复服务。
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插上理想的翅膀
在郓城县广强创业孵化中心创业一室和创业二室里,工作人员手中的鼠标在电脑屏幕上舞动着,他们负责销售当地的牛羊牲畜、机械设备、酒瓶包装等项目,把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这里的工作人员与其他公司的工作人员不同的是,他们几乎都是肢体残疾人,在这里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收获了事业和家庭。而这一切与郓城县广强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钱广强密不可分。
今年43岁的钱广强因一场意外车祸,失去双腿,身高超1.8米的汉子,曾一度消沉,是战友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让他重新“站”了起来。年,他通过郓城县残联招聘乡镇残疾人专职干事考试,开始从事乡镇残疾人服务工作。
“在平常走访入户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残疾人没有一技之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萌生了为残疾人做一番事业的想法,正巧年,郓城县兴起了电子商务培训,我报名参加了第一期电商培训,通过电商培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我认为,电商也很适合残疾人。”钱广强说,后来在各级残联的帮助下,他发起成立了阳光助残产业园。
“学习电商的残疾人越来越多,产地受限,郓城县各级政府又给予我极大的支持。”钱广强说,年,郓城县广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成立,可以满足残疾人日常培训、学习、康复、娱乐等多种需求。
该中心电商负责人刘成宽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年通过电商培训,实现了人生价值。他目前带领32名残疾人从事家企业电商代运营业务,线上销售环卫车辆、牛羊牲畜、酒瓶包装以及郓城县特色农副产品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车,也在县城买了房。
“我因车祸下身瘫痪,当初整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成为家里的负担,是钱主任和电商让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父母脸上也有了笑容。”刘成宽说。
今年36岁的韩应滨也是一位搭上“电商快车”而拥有美好生活的残疾人。他通过参加电商学习班的培训熟练掌握了网络运营、美工制作、店铺营销、宝贝优化等技能,并积极帮助更多残疾人。“我不仅教会了别人技术,我还实现了事业、家庭双丰收。”韩应滨说。
截至目前,郓城县广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共开展残疾人培训余期,直接带动名残疾人就业,其中68人创办企业,从事电商代运营工作。
帮助残疾人就业是市残联的重点工作,市残联定期开展摸底调查,精准掌握残疾人培训需求,针对残疾人特点,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相继开设直播带货、面点制作、手工编织等培训项目,年培训残疾人多人次。注重培育新型培训项目,郓城县语言标注、永生花制作及东明粮画制作等培训项目深受欢迎,单县数据录入等培训项目就业效果良好。
我市还围绕电子商务、文创产业、盲人按摩等产业发力,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发动残疾人从事电商创业,全市电商及相关产业的从业残疾人达1.83万人。
集多方之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联合全社会,扶助残疾人。联合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在市残联采访时,墙上的两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
近年来,市残联紧紧抓住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这根“牛鼻子”,通过建立工作创新专班,整合政策、整合资源、整合措施,变“单兵出击”为“系统治理”,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梦想。
市残联联合税务部门,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力度,倒逼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年全市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万元,同比增长40.6%;联合市及县区人社局部门,加大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年以来新增残疾人公益岗人;联合菏泽学院、菏泽职业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培训平台和师资库,实行资源共享;加强与市女企业家协会的合作,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推介;加强与劳务派遣机构联系,探索破解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招用残疾人的困惑,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zz/1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