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七地市名称的由来,哦,滨州的名称是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济南济水之南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置济南郡,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济南之名始现。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大都会。
青岛海中琴岛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岛)、曰福(即大福岛)......”当时青岛、大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这里“岛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无人居住的“小青岛”,而是指陆地村镇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一带,整个租借地称“胶澳”。民间俗称“大青府”。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区称为青岛。年全区域称青岛市。
淄博淄川博山就是淄川博山的合称,因为最早的淄博市就这两个区。淄博是由五区三县组合而成的名称,正所谓到了淄博却找不到淄博,成为外地人到淄博后遇到的怪现象。
枣庄炎帝枣园得名于古代神农氏(炎帝)所建的枣园。
东营东营之村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
烟台狼烟墩台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
潍坊潍县坊子因潍县与坊子区而得名。年潍县城区与坊子矿区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潍坊之名首见。
济宁济水安宁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
泰安国泰民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金天会十四年(年),设泰安军,泰安之名由此始。
日照日光先照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元祜二年(年)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年)设日照县。年升格为地级市。年设区带县。
德州德水安澜据《长河籍考》载:汉代黄河故道流经德州及陵县称之谓“德水”,故称此一带为“安德”,以取“德水安澜”之意。隋开皇三年改“安德”为“德州”,因此得名。
聊城聊河之城聊城市名由来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说因春秋时期曾称聊国故名)。
临沂沂河之滨临沂,因境内沂河而得名。隋设临沂县,始称临沂,因境内沂河而得名。清升为沂州府,设立兰山县,民国年间,沂州府撤销,兰山县改为临沂县。年改为地级市。
菏泽菏水雷泽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济水所汇,年久湮塞,遗址在菏泽市东南15公里处。以水名称县,始于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年8月,平原省建立,划境内西北部为菏泽专区,治菏泽县。“菏泽”又成为专区或地区级地方名称。
莱芜莱芜之谷莱芜名称由来诸说:落石说。旧时传说,今莱芜城附近,从空中落下一块石头,莫测来源,按道家观点谓此石来自于“无”,为此县名莱芜。
滨州渤海之滨元朝实行三县联合称作一个州,这样沾化,蒲城,渤海,三县合称滨州,因为三县都靠海所以取“滨”命名。
威海威震海疆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END
审核Ι任宵
制作Ι宋静涵
出品Ι滨州日报社新媒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gr/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