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立校育英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

人文立校育英才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倾力打造人文特色品牌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之河,虽起伏跌宕却源远流长,本是人文教化使然。作为承担着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情怀培养使命的学校,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一中”)深深地理解、承担并践行着自己的责任。本报对二十一中人文办学特色进行考察,从中深切感受到这个学校浓郁的人文气息,感动着那份无以言喻、不断升腾的文化力量。二十一中成为鲁西南地区的名校,成绩令人瞩目,这源于他们“以人为本、人文立校”的办学理念,源于他们“建人文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源于他们“环境美、感情真、思想纯、学风浓”的校园环境,源于课堂上闪烁的人文光芒,更源于学校管理中涓涓流淌的人文情怀。

一、校园彰显人文气息

走进二十一中的校园,不禁会为其幽雅大气的校园环境而赞叹。

“人生有梦,行在当下”是二十一中的校训,刻在大门墙壁上的这八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主楼前两侧的花坛中,由矮松组成的“人生有梦,行在当下”八个绿色大字与之遥相呼应。校园内的两大块泰山石上,分别雕刻着两个大字“远志”和“躬行”,遒劲有力的楷书和厚重朴茂的魏体,诠释着校训的精髓,时时警醒师生既梦想高远又脚踏实地。“人生有梦,奔向远方,勤学、精思、远志,桃李芬芳;行在当下,心怀梦想,躬行、尚思、励志,一路欢唱......”校园内不时传出的朗朗校歌,表达了几千师生的希望和追求。《在路上》是二十一中学的校报,每月一期,期期都满贮学子们的殷殷期盼:伴着青春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笑看金秋硕果满园、桃李芬芳。

每一座楼的外墙均饰以红白相间的几何图案,极富对称美和传统美。有感于孔子“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综合办公楼被命名为九思楼;源自于诸葛亮“志存高远”和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四座教学楼分别被命名为“远志楼”“勤学楼”“精思楼”“躬行楼”,激励孩子们胸怀大志,执着以求。

再仔细观看每个教室的外墙,贴满了学生自己制作的知识思维导图、手抄报经典古诗文。楼道里,悬挂着孩子们精心装裱的书法绘画,活动室内满是师生们的面人、雕刻、剪纸以及陶艺作品,内容丰富的宣传栏、黑板报,及点缀着青春飞扬的文化长廊。校园的整体规划,从独具匠心的场馆布局到主体建筑的特色风格,从教室、办公室、长廊的文化设计到花草树木的搭配点缀,都渗透着这所学校浓浓的人文气息。“抬头即是风景,低头就是文化”,犹如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二十一中的莘莘学子。

二、德育涵养人文情操

二十一中通过加强学生自主教育、公德教育,将个性化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进而提出“规范、习惯、优秀”三个层次的行为养成教育训练目标,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差异。初一以规范行为为抓手,以“做合格中学生”为目标,进行规范养成教育;初二从规范走向习惯,强化从合格走向优秀的自主管理能力训练;初三强化“三年理想、今日功课”意识,鼓励学生走向成功,成为优秀。

以“学校买一些,师生捐一些”的形式创建书香校园,扩充班级图书角,进行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使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每天上午大课间,全校学生读经典、诵经典、品经典,在吕春霞老师的班级,还有模有样地办起了自己的班报,把“品味经典”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对经典的品味与欣赏,让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追求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

“向雷锋同志学习”“九九重阳节献爱心”等系列活动的常态化,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大传统节日的风俗及来历等知识,有效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学校坚持已久的“与梦有约”主题班会课每周一节,通过讲座、演讲、辩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勤劳、善良的品质,明白责任担当的价值,懂得感恩的重要性,让学生把“人生有梦,行在脚下”的校训落在实处。

三、课堂闪烁人文光芒

课堂不仅是学生增长才智的地方,更是加强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殿堂。对此,二十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魏凤英有其独到的认识。她说:“任何课堂都是有温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在教材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培养以数学与逻辑、人文与审美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领着孩子提升生命的温度。”打造生命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成为二十一中教师追求的目标。

学校各学科在积极探究“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原点研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适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在道德面貌和精神面貌层面,努力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学校为此制定四个课堂评课标准:(1)教师不能一直站在讲台上,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2)问题设计不能是问答式,要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思考空间;(3)学生的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实实在在;(4)课堂不能满堂灌,要有留白,让学生有时间对本堂课作出总结,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这四个课堂评课标准的实施,带来学校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教师从“课堂权威”“话语霸权”的神坛走下,取而代之的是“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在闪烁人文光芒的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其情感在课堂中丰富,品质在课堂中升华,生命在课堂中绽放。

学校对学生评价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诉求,越来越有人情味。先后设立“学习之星”“才艺之星”“品德之星”“进步之星”“十佳之星”“青春之星”以及“最佳学习小组”等奖项,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更多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和互相尊重,人文氛围越来越浓厚。

四、管理充盈人文情怀

二十一中教师对职业的敬畏与众不同,他们没有“刷脸”考勤,也没有上下班的硬性规定,而是人性化的弹性办公制度,而每一位老师都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想方设法、竭尽全能,无怨无悔地工作。正值青春逆反期的孩子忘不了老师促膝谈心的温情,留守家庭的孩子忘不了周末在老师家吃到最喜欢的饭菜;单亲孩子忘不了老师在自己生日时送给自己的礼物.....校长李香凤说:“在二十一中,每一个老师都是自己行走的文化符号,个好老师走在一起,就走出了二十一中的精神之魂、文化之魂,这“魂”就是——勤奋踏实、敬业奉献。古人有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我们老师在各种诱惑面前,能有一份坚守,有一份沉静,教学相长,苦乐同心,这正是二十一中生生不息的本钱,是学校制胜的秘密武器。”

润新芽培新枝人生有梦,树栋梁育桃李行在当下,二十一中教师牢记校训,肩负使命,痴心不改,执着以求,这无疑就是二十一中文化,是二十一中猎猎飘扬的精神大旗。

学校每周进行一次“班主任对话”活动,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有茶有水有咖啡,年轻班主任们坐在一起,聊问题,聊办法,把个案总结为经验,把问题化解为对策,有效促进新班主任的成长。“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发展的有力平台,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名师评选活动,全校多名教师全部参选,排名第一的教师为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在二十一中,能上好每一堂课的教师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能带好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是优秀班主任,能带好一个教研组的组长是优秀教研组长。每一位退休的优秀教师,都会得到“终身成就奖”的奖杯,每一位超过48周岁的教师都有可能获得学校一年一度的“最佳奉献奖”,每一位超过50周岁的教师,春节期间校长及班子成员都会带人到家里给老人拜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这种人文精神在名师身上传承,在班主任身上体现,在年轻老师身上发扬光大,形成了二十一中独有的文化,这种文化之树扎根于二十一中的土壤中生生不息。

“五年后,你最想给学校留下什么?”是李香凤校长一遍又一遍叩问自己的问题,最终,她有了响亮的回答:“留下一种好精神,留下一支好队伍,这是我最想的!”经过不懈的深耕细作,如今的二十一中,人文特色品牌已然熠熠生辉,一支特别敬业爱生的教师团队,正开启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撰稿:李书华吴荣姿苏东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hj/114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