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指数折射力争上游之势对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陈川
春江水暖“数”先知。刮目相看之后,不少人感叹,是时候重新认识菏泽了。透过“人口指数”“产业指数”和“财政指数”,我们调研发现,随着“家底”日渐殷实,一个怀揣“后来居上”使命的新菏泽,不仅改变着山东区域经济格局,对临近的淮海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也有重要影响。新春伊始,鲁西新区铲下第一锨土,黄河岸边的菏泽有望走向更大的舞台中心。
一、“人口指数”:劳动力大军和小学生数量彰显发展潜力
作为千万人口大市,菏泽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不容小觑。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有人流,才有物流、商流和资金流,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菏泽人口红利和城镇化潜力进入快速释放阶段。
(一)被低估的航空港热度
今年正月初四,因为一票难求,南方航空公司主动增加了一班飞机,菏泽牡丹机场到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班数增加到2个。建成通航不到一年时间,牡丹机场已陆续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城市10条航线,实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全覆盖。
“作为一个新机场,又在疫情影响之下,上座率和客流量的增速,不仅出乎航空公司的预料,也远超机场的发展规划。”菏泽机场有限公司副处级调研员穆友国说,牡丹机场继创造华东地区建设速度最快、行业验收时间最短纪录后,正在创造新建支线机场客流量增长新速度。
按照原有规划,机场设计吞吐量年年底达26万人次,年达到67万人次,年达到90万人次。实际统计显示,年4月2日正式通航后,机场客流量不断攀升,6月16日达到10万人次,8月7日达到20万人次,10月23日达到30万人次,在今年春运期间正式突破40万人次大关。而根据机场方面最新预测,年年底吞吐量将超过90万人次,提前8年完成设计目标。“我们目前已经启动二期建设前期工作,将适时开通国际航线。”穆友国说。
(二)返乡劳动力大军后劲十足
在繁忙的航线之下,是一个千万级的人口大市。《菏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年末,菏泽市户籍人口.8万人,常住人口.17万人。全市有大约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为全国地级市之首,所创造的劳动产值差不多等同于一个菏泽,因而也有“菏泽之外还有一个菏泽”之说。
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正成为菏泽发展的最大优势。近年来,为充分利用这支劳动力大军,菏泽大力发展“归雁经济”,鼓励在外菏泽人返乡创业。全市累计返乡创业就业32万人,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2.3万家,引进过亿元返乡创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
分析认为,菏泽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高文化素质区域,通过参加职业培训、实际工作锻炼等方式,获得更多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能,同时在城市生活的熏陶下,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层次。年15岁及以上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最高,占比为13.42%,比年提高1.00个百分点;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为9.46%,比年提高4.33个百分点。
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hj/1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