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菏泽,我们在这里团圆
“过了小年就忙年”,家乡更近,年味儿更浓。在疫情拐点的关键时刻,“就地过年”成为我们最好的选择,但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欢庆佳节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在这里团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精妙的菏泽年味,在菏泽城乡,在祭灶节来临前,在大街小巷和乡镇集市上,随时都可见到“祭灶糖”,这种扁扁的“祭灶糖”是菏泽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糖点,其他地方很少见到。传说到了这一天,管厨房的灶王爷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晚上,家家都要给灶王爷包上水饺,摆上供果,烧上香和纸元宝,还要再买上“祭灶糖”,意思是用糖纸粘住灶王爷的嘴,回天上以后只说这家一年的好事,不说坏事,所以灶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腊月二十四,扫尘打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菏泽称“打扬尘”。在春节前扫尘,是菏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年三十,也有的忙。到了年三十那天上午,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除了各个门口的对联外,要写各式各样的福字和春字,贴到所有能贴的角落,粮囤上要贴“五谷丰登”;羊圈猪圈等地方要贴“牛羊满圈,六蓄兴旺”;牛圈等要贴“槽头兴旺”;自行车要贴“日行万里,夜行八千”;机动车要贴“出入平安”等吉祥的对联的对联,对联一贴完,过年的喜庆气氛马上就出来了。
腊月三十的下午至晚上,人们叫“除夕”,在家里再撒上芝麻秸,称为“撒岁”,撒芝麻杆是这样子的说法,据说每年大年夜的时候扫把星都会出来,而跑到谁家去就会带去晦气,而撒了芝麻杆后就可以扎扫把星的脚,这样扫把星就不会来了;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撒上芝麻杆后,踩一踩,有“踏岁”的意思,总之就是图个吉利,这样子日子会越过越好。门旁插上柏枝,门前放一条挡门棍,防“妖魔邪气”。
晚饭吃饺子(俗称“扁食”),讲究也不少,为“灶王节”点香,放鞭炮。大年初一五更的第一锅饺子,要先用小碗盛上四个,摆上筷子,家人端着热腾腾的饺子朝着西方,当家人点着四柱香,向西方拜三下,并且口中要念道:“过年了,各位列祖列宗,回家过年吧。”然后焚烧纸钱,鸣放鞭炮,这个过程叫“请老的”,这是我们当地孝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晚饭后,给孩子分“压岁钱”,表示全年不空腰,有钱花。
磕头,过年必不可少。过年磕头,也许很多地方没有这个风俗,但在我们那边却一直保留着。在初一早晨吃完饺子后,就是晚辈给长辈,年轻人给年长者拜年磕头时候了。在农村,人们走家串户地给辈分高的人磕头拜年,有的时候辈份高的人的院子里,会跪一地人,很是壮观。这种磕头我是小时候在老年过年经常见到的,磕头也有规律,大都遵循从近到远的规律,把家门口附近的磕完后,再去别的地方去磕头。
花糕,越大越诚心。花糕根据用途分为许多种,大都是圆底点。用面块或者面条作原料,或擀或切或夹或捏,制成各种或叶或花造型,上面摁些红枣,名之“枣花”,意思是“早发”。花糕作为贡品按旧时传统规矩要过了正月十五才能食用,因为这期间一直供放神位之前。而花山,是用于供奉祖宗的。花山底不是圆的,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类椭圆形,像是半个阴阳鱼的造型。大头上面的枣花是鱼的形状,寓意“年年有余”。小头上面缀以刺猬模样的小枣花,寓意是“刺猬拱山,越过越煊”(煊,地方方言,意为富庶)之意。其余地方用枣花,家有多少口人,就有多少个枣花。菏泽人回家,怎么会不来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很多菏泽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羊肉汤开始的,清早六七点,菏泽的羊肉汤小店门口早就排起了长队。取到汤后,趁着热气,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辣椒油、芫荽和小葱花。除了羊汤,还要配上香油大饼、水煎包、烧饼,这样的羊汤对菏泽人来讲才是完整的,才是最正宗的。一口香腻热滑的羊汤下肚,就一口劲道的饼,额头微微出汗,身上却轻松惬意了许多。
除了羊汤,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高平路糖糕。这是菏泽最有名、开店最久、大众认可度最高的美食,无论是央视节目组还是菏泽的媒体报纸都曾报导过这家糖糕。金黄通透的糖糕,外酥里嫩,趁着热乎咬一口,里面是满满当当的甜。
过年期间,最让人期待的还有庙会。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菏泽的庙会活动暂时取消了,但往年庙会的热闹情景还历历在目。有名的大庙会有菏泽龙王冯庙会,定陶仿山庙会等。每年的庙会都会云集众多的乡亲前来做生意或者赶场,烧香拜佛,看戏算命,砍价还价,热闹非凡。
菏泽的年,也在花鼓声里。在春节期间,传统的山东花鼓表演也让人们大饱眼福,在菏泽,流传这样的一句话:“花鼓进了庄,家家不喝汤”。山东花鼓的历史可上溯至宋代,特别是在菏泽的巨野一带较为流行。山东花鼓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对口走唱,也是山东曲艺中唯一一个走唱类曲种。山东花鼓几乎没有表现金戈铁马的故事题材,却十分擅长表现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即所谓“针线笸箩”。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hj/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