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防线菏泽应急管理局县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11日讯(记者谢雯嘉通讯员庞彬)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菏泽市应急管理局、中国山东网联合推出《防灾大家谈,应急我先行》栏目。
本期节目邀请到的是菏泽市牡丹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李杰,李杰局长就牡丹区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先进做法和下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李杰表示:“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我们牡丹区应急管理局近期对全区16个较大公共安全事件典型情景涉及的21个部门(单位)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目前全区共有储备库5个,分别是刘庄黄河防汛物资储备库、牡丹区蚕场防病虫害物资储备库、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应急物资储备库、牡丹区水务局城市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库、牡丹区武装部应急物资储备库,共储备应急物资37类种。”
“下一步,牡丹区计划建设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库,逐步改善储备方式单一、品种不够丰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基层储备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李杰提到,在人口稠密的城区合理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划分、完善各应急功能区域功能意义重大。牡丹区原来建成的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有牡丹体育场、环城公园、生态园广场三个,功能区域设施配备目前还不完善。牡丹区原来建成的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是利用城区所有学校的操场,商场的停车场,绿地公园等建设简易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类避难场所都没有装配标志标识,也没有相关配套设施。
近年来,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菏泽城区人口剧增,高层建筑林立、街区拥挤、人口密度过大的现状对扩大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结合牡丹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下步将对牡丹体育场、环城公园、生态园广场三个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努力完善规范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各方面功能。对I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包括城区学校操场、商场停车场、绿地公园等装配标志牌,增加相关设施,规范相关功能,满足群众应急避难需要。
在栏目中,李杰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有关介绍。
加强各类各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我们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全区预案的应用效果,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牡丹区应急管理局抽调专门力量,认真总结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结合实际,已经完成了《菏泽市牡丹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稿草稿),待省、市总体应急预案正式出台后,我们将做进一步修订完善,与省市预案无缝衔接,并尽快提请区政府公开发布。
牡丹区应急管理局着手修订了《牡丹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牡丹区地震应急预案》、《牡丹区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牡丹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牡丹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待全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后,进行相应调整完善,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审核,确保各专项应急预案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同时,我们也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开展其他行业领域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工作,以加快全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全区各类突发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完善现代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区在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中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居民避灾自救和互救技能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统筹兼顾,通过推进社区综合减灾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预案制度、物资储备、宣传教育等各项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城乡社区综合减灾整体水平。年,牡丹区南城办事处双井社区被山东省减灾委员会、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授予“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鲁减办发〔〕2号)和《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鲁减办发〔〕2号)不断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健全防灾减灾队伍,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推进“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同时对已命名的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进行动态管理,全面提高综合减灾水平。
为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我们牡丹区今年将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的形式采取集中宣传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5·12防灾减灾日”期间由区减灾委统一组织防灾减灾宣传;平时由各镇街结合实际采取专家讲座、文艺表演、播放专题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流动宣传车、出版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和挂图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减灾宣传,对社区居民进行减灾安全教育,使社区居民了解减灾知识,增强群众减灾意识。
在组织演练方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开展不同的应急演练活动。一是集中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以地震应急避险、应急疏散、应急救援、次生灾害处置为主要演练内容,组织机关、社区、企业、中小学校为重点,全面开展演练活动。二是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活动,以抗灾害、降损失、保群众生命安全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避让为主,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分工协作,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周密部署、确保安全”的原则,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单位针对城市防汛、黄河防汛开展集中演练,来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完善准备、磨合机制,增强公众的应急防范意识,提高全区汛期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三是以危险品企业、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为重点,开展企业生产安全应急演练,提高企业紧急救助能力,促进企业高效有序开展防灾救灾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中国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务院批准,从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防灾减灾日,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xs/1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