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大赏,这有一份方言包有待查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是孕育出了各地各色的方言今天,小话梅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各地方言吧~
首先是山东方言:山东话的内部差异,绝对超乎想象,足够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喝一壶。
同为山东人,讲的话对方真不一定听得懂。比如一个鲁西的菏泽人碰到了鲁东的威海人,威海人随便客套一句“你是么dǎi?(你吃饭没)”,就能让菏泽人的“认亲之旅”戛然而止。
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山东内部可以细分出三种方言:山东半岛说的是胶辽官话,鲁西北是冀鲁官话,鲁西南是中原官话。
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等县市属于冀鲁官话区,菏泽、枣庄、济宁、临沂等被划入中原官话区,而青岛、威海、烟台等则属于胶辽官话区。
数百年来,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在省内相爱相杀。胶辽官话以潍坊、东营、滨州、日照等城市为前哨站,筑起了与冀鲁官话的隔离墙。一旦跨过了这道墙,从方言的范畴来说就约等于出省了。冀鲁区的济南和胶辽区的青岛长期以来的省内博弈,不同方言造成的疏离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冀鲁官话区的山东人更能和河北人聊到一块儿,同属石济片的济南话和石家庄话能够顺畅地衔接,但要和胶东的山东人拉呱儿(聊天),慢了还好说,快了可能得捎上个翻译。
胶辽官话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胶东半岛、辽宁辽东半岛,胶东方言很容易唤醒辽东半岛老铁们血液中流淌的“闯关东”记忆,烟台和大连人聊上了天,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就得好奇地翻开家谱查查对方是不是远亲。
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区的山东人不愁前路无知己,因为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山西、陕甘宁,乃至青海、新疆都分布着1.86亿中原官话同好。但就算属于同一方言区,要想顺畅交流,那也不一定是件容易事。
接着是河南方言:说起河南方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普通话的“”=河南话的“一把旧伞”,而河南话的“一把旧伞”=普通话的“”。方言带来的快乐,可是千年文化沉淀而来的。
吃了冇?木牛!各意人、不老盖、烧包,不知道来自河南的同学们看见这些词语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呀
河南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练,所谓简练,即把本应两个字的一个词,压缩为一个字,大致有点像“之于”的全音“诸”的表达方式。其次河南方言最突出的一点是在声调上缺乏三声,在应当使用“三声”时,用“一声”代替。
如果说河南方言的特点就简洁的话,那四川方言的特点就是幽默可爱,常用叠词。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方言有着别样的意义,是断不了的乡愁,就像母亲做的菜、家乡的小吃一般。对于身在外地上学的同学们来说,最亲切的莫过于见到老乡说两句家乡话。
大家有什么有趣的家乡话呢~快来评论区与小话梅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往期回顾:春日赏玩图鉴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不忘来路
百年光辉回头望,不忘初心!①暖意盎然致,春色正中分编辑:温美会、甘雨正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责任编辑:田雨馨、李方园审核:郭孟、魏孟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xs/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