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佑潜心研医50余载,85岁高龄仍坚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马雪婷见习记者郑欣易
在菏泽市牡丹区和平诊所老专家门诊,总是能看到一位老人在骨外科坐诊。他年老却干劲十足,一位位患者闻名接踵而至,他的脸上却从未有一丝的疲惫。他就是山东省医师楷模张洪佑医生,行医五十余载,现在已是85岁高龄。对于同事而言,他是“张魔道”,对于患者而言就是名副其实的“张神仙”。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有幸采访到张洪佑。初进大门的时候,他正在观看建党周年大会直播。“从开幕式到飞机表演,处处都让人振奋人心,作为一名老党员,我由衷的感到自豪!”张洪佑说。
张洪佑于医院从事外科医生的工作,医院的时候,他总感觉自己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就每天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学习,骨外科类的书他一本都没落下。吃透了骨科知识后,又去研究与骨外科相关联、其他兄弟科室书本,无论是吃饭还是上厕所,他手里总有一本书。日子一长,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不认识他。在每本书上都有张洪佑留下的标签,将其整理好便于寻找,在为患者看病的时候更加快速高效,也能再多看几位患者。
张洪佑对于知识的渴望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在和教科书有不同想法的时候,他想方设法的联系出版社和作者,以电话、写信的方式“较真”。他认为实践出真知,自己与书上写的有不同意见时就要去探讨。在当时很多人觉得他在给自己找麻烦,也容易得罪别人,可他却坚持“若是书本出错将会误导更多人”的想法,因此张洪佑就有了“张魔道”的外号。工作闲余,张洪佑的身影又总是出现在放射科和手术室,他认真的学习怎么看片子、怎么从片子上得出结论、手术怎样操作能更高效、好的操作是不是自己也能运用进去……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他都牢牢抓住。“那时我学历低,医院给我从事医生的机会,我不能辜负,就得勤奋赶超。”张洪佑说。
不论是有学历论还是无学历论,都要重在实践,这是张洪佑常常说的一句话。回忆起当年,张洪佑说:“我也曾遇到过棘手的难题。曹县有一名患者从高空坠落,脊柱和胸椎不仅骨折还重叠在一起,好在神经未损伤。他的家属心急如焚地找到我,可是我翻了那么多的书也没能找到一例类似的病情,好端端的一个人只能躺着无法动弹,我也不能见死不救啊!书本没有记录,我就开个先例,当时我去解剖室一次次做实验,研究了两天终于有了解决办法,手术也非常的成功。后来有人告诉我,这名患者康复非常好,在街上偶遇到他骑自行车买菜呢!”听到这里,记者十分震惊,张洪佑面带微笑,慈祥地又说:“党教育我们,一定要救死扶伤,病人对我们提出要求,就当作是一份答卷,不能因为不会就不去做,自己要去学、去创新、去实践,我们要拿到满分成绩。”
“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张洪佑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的服务思想,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换位思考等方式贴心服务。例如患者病症为腰痛,而引起腰痛的病因却有十几个。张洪佑通过摸、查、问、打、叩五个步骤就能筛选出真正的病因进而了解症状,对于简单的治疗,张洪佑会手把手教患者家属一些推拿的手法,实现无药医治,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为了方便病人,张洪佑将电话号码留给患者,便于患者随时求助或咨询。曾经有一位急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凌晨2点向他求助,他及时联系急诊科到家中将患者接入病房,并亲自过来查看患者状况,耐心给患者讲解病情,并给患者做心理方面的疏导,积极为患者用药,从心身两方面解除患者病痛。同时,张洪佑也多次温暖贫困患者。曾经一位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因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医药费,他悄悄瞒着患者垫交了医药费,出院时还亲自为患者买了车票,安排科室医生将患者送上车。在医院里,不管多苦多累,张洪佑总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患者总激动地表示:只要一看到张医生,就好似“张神仙”,觉得健康得到了保障,对抗病痛就有了信心和底气。
“有一些患者在小地方看病不放心,医院,那里的医生告知他们‘张洪佑给你看病你就放心吧,不用再大老远的跑到济南来了。’”说起来张洪佑脸上难掩一丝骄傲。
如今张洪佑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应该在享天伦之乐,他却觉得自己要对得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坚持让自己老有所用。虽然年纪大了,手抖眼花,做不了手术,但是可以坐诊的方式多治疗一位患者,多带去一份福音。同时他也觉得技术不能浪费,于是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科学培养人才,以外科基本操作锻炼为基础,通过指导手术操作,开展疑难病例研讨和答疑解惑,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减少年轻人学习的时间成本,帮助年轻医师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医院提升诊疗水平,让菏泽市骨外科更快更好的发展。
张洪佑辉煌一生,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菏泽地区“老有所为奉献奖”等;撰写论文50余篇,发表于国家级专业期刊10篇,发表于省级杂志11篇、获奖科研成果9项、国家专利2项;研制出了植骨器、骨科手术架、低摩擦力骨穿刺活检针、手操电动两用骨穿刺活检针……每一项荣誉,每一次创新,都是张洪佑日常学习努力的缩影,也彰显了他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在张洪佑看来是做好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资质。当记者问到什么最重要,他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德。张洪佑说:“只要没看准病症,我就会非常的自责,然后努力学习,更好的服务群众,有了这个想法,技术自然会提高。”
“能为伟大医学宝库添一滴水、一粒沙,是我终身的幸福。”这是张洪佑一生的追求。
愿社会上有无数个“张魔道”,助力医学发展,增添百姓福祉。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xw/1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