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非遗游山东沿黄赏非遗,这些宝藏打卡地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奔腾不息的母亲河
孕育了齐鲁大地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它们伴随黄河而生
在两岸民间世代相传
是大河文明绵延不绝的血脉烟火
今天,跟小编一同寻访
黄河沿岸的非遗宝藏打卡地
了解黄河流域的民风民情
感悟多彩的黄河文化
菏泽
非遗项目:牡丹传说(国家级)
体验地点:菏泽曹州牡丹园
菏泽古称曹州,菏泽牡丹又称曹州牡丹,其牡丹传说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自隋代曹州著名花师齐鲁桓为隋炀帝培育出高过楼台的牡丹花始,《楼台牡丹》的故事便被广为传颂。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李绩)将御花园的牡丹从长安带回曹州老家种植,便有《李绩与牡丹》的故事千古流传。此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村村有花园,户户养牡丹,相继产生并流传出许多传说故事,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收录的《葛巾》《谷雨与牡丹仙子》《青龙卧墨池》等约二百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济宁
非遗项目:梁山武术(省级)
体验地点:梁山武文化博物馆
梁山是水浒英雄故事的故乡,同时,又是被誉之为“国宝”中华武术的四大发祥地之一。在梁山民间尚武、习武之风盛行,素有“喝了梁山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说。宋朝时期,群众尚武的风气甚盛,大大促进了梁山武术的快速发展。至北宋末年,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持武仗义的故事就已传为佳话。当年,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燕青、杨志等英雄好汉“聚兄弟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采众家所长,逐步形成了武松拳、林冲“枪”、李逵“斧”、杨志“刀”、燕青拳、子午门功夫等拳功的规范套路,从而丰富和升华了梁山武术。
泰安
非遗项目:泰山封禅与祭祀习俗(省级)
体验地点:泰安市大津口艾洼村天烛峰景区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神灵的一种活动,古人解释说:“在泰山上筑土坛以祭天曰封;在泰山下祭地曰禅。由此演变而来的历代帝王在泰山顶上筑圆台祭天,在山下筑方台祭地的“封禅”祭典,就成了泰山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泰山雄踞东方,巍峨耸立于华北大平原,在古代被认为是“万物之始,交代之处”,因而被推为五岳之宗,成为历代帝王封禅、朝拜的圣地。
聊城
非遗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国家级)
体验地点:东阿阿胶世界
关于阿胶最早的记载,始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其制作及应用史可追溯至先秦时代,以东阿县产东阿阿胶最负盛名,汉唐至明清均为贡品,有余年的历史。李时珍称阿胶“久服轻身益气”。东阿阿胶传统工艺五十多道工序,全为手工操作,操作六七年始摸窍门。阿胶文化集中医药学、史学、哲学、养生、进补、膏方文化及古典文学于一体,是中华医药文化的代表。
济南
非遗项目:商河鼓子秧歌(国家级)
体验地点:商河秧歌古村(济南市商河县牛铺袁窦村)
鼓子秧歌,是山东省的民间舞蹈,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抗洪斗争,黄河“百水之首”,它养育了我们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但黄河自古善淤、善决、善涉,决口和改道极为频繁,商河百姓奋勇抗洪,每次抗灾丰收后都会情不自禁拿起锅碗瓢盆、棍棒、簸箕、雨伞等随手用具,聚集在一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灾后余生抗灾等丰收的欢悦心情,随着次数增多,人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到歌咏舞跳的愉悦情趣,也有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这就是鼓子秧歌的雏形。从现在鼓子秧歌样式里可以看到当时人们抗洪抢险的复习和预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黄河当年浊浪狂涛咆哮肆虐,人们万众一心抗洪抢险激昂悲壮的场景。
德州
非遗项目:齐河黑陶制作技艺(省级)
体验地点:齐河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
齐河黑陶制作技艺,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古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压光、雕刻等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方法,烧制成黑陶的民间技艺。通过该技艺烧制的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罄”四大特色。制作精致、造型优美,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滨州
非遗项目:滨州民间剪纸(国家级)
体验地点:杜受田故居(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南街北社区)
滨州民间剪纸是黄河文化孕育的产物,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一脉相承,堪称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从人生礼仪到岁时节令,从庙会集聚到民间祭祀,到处都可以见到剪纸留下的影迹。滨州剪纸经过历代的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完善,经过齐鲁文化的洗礼和周边地域文化的滋养,最终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展现着别样的神韵和风采。
淄博
非遗项目:蹴鞠(国家级)
体验地点:淄博足球博物馆
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蹴鞠对现代足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临淄地区的蹴鞠。
东营
非遗项目:吕剧(国家级)
体验地点:东营市吕剧博物馆
东营市作为“吕剧之乡”,有着悠久的吕剧文化历史。吕剧属于乡村艺术,演农家事,唱农家情,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这“三小”为主,唱词和道白亦多取自民间用语,演唱时以坠胡、二胡、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自然顺口,易学易唱,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在流行地群众中有“拴老婆橛子”的美誉。吕剧演出剧目近三百个,《王小赶脚》《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等都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xw/1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