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季度人才流动数据高素质人才留存攀升

当前山东省人才流动状况如何?随着三季度的结束,山东本土求职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利用平台大数据优势,整理了年三季度山东省人才流动数据,对山东省人才流动状况做出分析,为您带来详细参考。注:文中人才流动数据为齐鲁人才网三季度发生交易的市场化人才流动数据。超9成人才省内流动,山东人才留存情况上升由上图三季度山东省市场化人才流动数据可见,当前省内90.18%的人才选择在省内流动,流向省外人群仅占9.82%;环比19年二季度,山东省人才留存情况出现上升,选择省内流动的人才较上一季度上升了6.7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了21.48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人才留存占比正在逐步提升,并在第三季度达到新高,这表明,当前省内人才流失状况正在逐步缓解。人才的留存与否和内外部就业环境有着巨大关系,第一、二季度受节后跳槽,毕业生求职影响,进而人才流动相对频繁,而第三季度在内外环境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人才流动的发生多与人才的自我需要有关,这也符合招聘求职淡季的趋势。除此之外,随着山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确立,使山东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才的留存。潍坊人才吸引崛起,济青虹吸优势正逐渐稀释注:人才吸引指数为当地实际人才净流入量与全省流动人才总量的比值由上图16地市市场化人才流动轨迹来看,山东省三季度人才流动量最大的地区仍是济南,青岛紧随其后;从全省人才流动轨迹来看,淄博、泰安、济宁、枣庄、德州、东营、聊城、菏泽、临沂9市人才省内流动首选济南;烟台、潍坊、日照、济南则与青岛间的流动更为密切;除此之外,青岛人才流动首选潍坊,威海人才流动首选烟台,滨州人才流动首选东营,这也表明除当地经济因素外,地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的流动,济南作为内陆城市,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与泰安、德州、淄博等内陆城市更为相似,而潍坊、烟台、日照等沿海城市则与青岛更加相符,整体来看省内人才流动“就近化”凸显。人才吸引指数代表着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吸引指数越高则该城市受人才青睐程度越高。由上图数据可见,年三季度山东省两大经济龙头济南和青岛人才吸引指数最高,吸引了全省近4成人才,但环比二季度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与此同时,除聊城、泰安外其他各地市人才吸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潍坊市人才吸引力大大增强,其人才吸引力位列全省第三,人才吸引指数环比二季度上升了.1%。综合来看,人才争夺已不再是新一线、二线城市的专利,众多三四线城市也纷纷发力,相对更低的生活成本和更加宽松的人才政策也是其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多地人才流失状况缓解,3市首现人才流入注:人流入比是指某个城市人才流入数量与人才流出数量的比值,当数值大于1时,表明当地为人才流入;当数值小于1时,表明当地为人才流失;数值越大,说明当地人才吸附能力越强,数值越小表明当地人才流失越严重。由上图年三季度市场化人才流入比来看,青岛、济南、东营、潍坊、威海、烟台、日照7市比值均大于1,表明人才流入,其中青岛市人才流入比接近于2,这意味着在流出一名本地人才的同时会流入两名外来人才。除以上7市外,剩余各市人才流入比均小于1,表现为人才流失。相较于二季度,当前全省各地市人才流失状况有所缓解,表现为人才流入的城市较二季度的4座提升到了7座。除济南、青岛、滨州、泰安外,其余12市人才流入比较二季度均有所提升,人才流失现状得到缓解。人才流入比的变动同时受到人才流入与人才流出两个维度的影响,济南市作为全省高校所在地,受7月初应届毕业生返乡就业影响,在外地人才流入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本地人才流出随之增多,最终导致人才流入比出现“跳水”现象。“长三角”、“津京冀”瓜分山东外流人才,东三省持续输血山东作为知名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流动情况也受到相当程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zz/132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