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类啥菏泽方言你知多少,不信来考考
齐鲁晚报记者李德领
“已经开始滴点了,溜地都湿啦!”
“正在收拾当院里的东西。”
“夺能儿能停?合黑儿应该差不多吧。”
……
对于这些话,你能理解的了吗?“溜地”、“夺能儿”、“合黑儿”……如果不是菏泽人,这些话听起来还真费劲。
菏泽人舌尖后音与唇齿音不分,常把声母“sh”都发成“f”,由此创造出了只有菏泽人才能听懂的“喝肥”、“佛话”、“费觉”等词汇,初来菏泽的外地人有时还真不适应。
菏泽人特有的发音,也衍生了不少词汇,也赋予了其他词汇更多的意思。菏zhei就是菏泽,让菏泽人自己发出正确的“泽”音来挺难的,人家就叫菏zhei。像大大通指父亲,也表尊称;嫲嫲指姑姑,在鲁西南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称道;扎歪是胃肠不好的意思,比如“胃类扎歪类慌”。
菏泽的方言有其独特的韵味,即使远在外地的游子遇到老乡时,都会把普通话放在一边,接下来就是家乡话的天地。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在外久了还是觉得家乡话好听,这就应了那句“月是故乡明”。菏泽人即使走得再远,一开口“菏普”仍会挥之不去,一听到这个声音,接下里一句就“你是菏泽的吧?”
记得大学时,一学弟是南方人,初来菏泽时吃不惯这里的馒头,听不懂这里的方言,更要命的是老师有时也会用方言。据他介绍,某次晚会,他跟老师汇报一个语言类节目的准备情况,老师用方言问:“xx系那个语言类节目准备的怎样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把“语言类”听成了班内一个同学的名字—余延磊,学弟就疑惑地答道:“不知道啊,余延磊节目?没听说啊!”“怎么会不知道呢?工作做的这么被动!”语气里透着不满。恰巧此时另一位山东籍学生过来汇报此事,才算平息。
从此后,该学弟就开始苦练菏泽方言。“鸡多不嬔蛋,人多瞎胡乱。”“能不是谝的,哗啦棒槌不是砍的。”“怕鬼偏遇鸡橛子。”“老鸹等不到椹子黑。”……从他那里,我们倒是听到了不少关于菏泽方言的段子。而他本人不仅因此爱上了北方的馍馍,更爱上了北方的一切。
关于饮食,菏泽方言中特有的“清起来饭”、“晌午饭”、“喝汤”一日三餐一直流传至今。菏泽人好客,自有待客之道,如果有外地人到家中做客,免不了寒暄一番,吃过中午饭后,一句“喝完汤再走呗”,往往会让不明就里的客人感到摸不到头脑。
说起不适应,菏泽特有的一些词汇更让人难以琢磨,像“抓”、“呗了”、“咧”等如果不明白什么意思,还真会闹笑话。上大学那会,宿舍一哥们在上铺睡,牡丹区人,某晚洗完脚坐在床上,脚往下耷拉着,下铺的伙计有点不愿意了,随说别这样耷拉着脚,上铺哥们说了一句“脚洗呗了”,下铺哥们是嘉祥人,听了有些生气,“还洗白了,看脚黑的。”就这事,就成了我们宿舍的笑谈。在菏泽方言里,“咧”这个助词也很常用,开始任何一种行动,比方打架、吃饭等都可以用,如“你吃咧?”“不行咧他!”
像夜面虎的、长虫、小小虫、嫲嫲、大大、扎歪等这些外地人听不懂的词汇,对于菏泽人来说,尤其在外地,这些词听起来都很亲切,用菏泽惯有的词叫—“都管”、“些好听”。
菏泽这些方言 您都了解吗
器物类
门欠的—门槛
门鼻的—门上的吊扣
酒瓯的—小酒杯
砘窑的—石臼
砘头—与石臼配套的捣器
炮声—爆竹
刺花—放礼花
气火的—有尾喷火腾空的礼花
风掀—风箱
人品类
愣头青、二青头—莽撞出风头的人
抑歪头—刁顽的人
撮挤—小气
半吊的、二百五—做事鲁莽的人
半熟—不精明的人
下才—贪婪
能豆的—好逞能的人
称谓类
大大—父亲
嫲嫲—姑姑
外头嘞—丈夫、男人
家嘞—妻子、妇女
老嘞—长辈
两桥—连襟
身体器官类
格拉崩—脖子
胳拉肢—腋
格拉拜子—膝盖
耳瓜子—手掌
脚骨拐—脚掌与脚大趾间侧突部分
耳蝇、耳蛹—耳屎
疾病类
不大好、不大得—有病
冻着—伤风感冒
害眼—患眼疾
跑肚—拉肚子
点花花—种牛痘
干哕—呕吐
炸腮—腮腺炎
服饰类
砍夹的—坎肩
耳哄的—耳帽
泥屐的—踏泥水的木屐
天文类
天地儿—太阳
月明地儿—月亮
滴点—开始下雨
雾星—毛毛雨
浪浪儿、凉影儿—遮住太阳光的阴凉处
地理类
溜地—地面
林—墓地
埗土—尘土
梗的—田间小坝
当院—院子
当门—室内正对门的地方
时令类
年时—去年
今门儿—今天
夜儿门儿、夜儿—昨天
复胧明儿—黎明
挨儿黑儿、合黑儿—天刚黑下来、傍晚
黑家、黑喽—夜晚
夺能儿—什么时候
横哼—下午或傍晚
木冷—睡着一段时间
一蹦儿—一段时间、一段路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xs/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