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人的一天特色小吃烧饼的坚守者
与往常一样,每天早晨5点钟,张燕都会准时出现在这个所谓的“梳妆台”前,拿起梳子把头发梳理干净,然后把做烧饼需要用的面和好,再去做一家人的早餐。张燕,37岁,菏泽单县人,14岁开始在单县学做吊炉烧饼,后随爱人一起来到菏泽。从最初在东方红大街到今天的银座小胡同,这门手艺见证了她23年来的历程。一天的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在这个狭长的过道里,密密麻麻摆满了张燕一家人的生活用具。为了节省时间,张燕每天做早饭前,都会先把做烧饼的面提前和好。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张燕急着走过来,把事先洗好的米放进锅里。
吃完早餐,一切收拾妥当后,张燕便开始在自己小小的操作间忙碌起来。虽然烧饼还没有做好,外面已有客人在等待。张燕用手里的压面轴,把一团面压成片。通常每次把面团压成片,需要大概二十下左右,一天算下来,张燕这个动作大概每天需重复次左右。
在压好的面片上,张燕撒上自己祖传的料汁。
狭长的小过道,由于常年得不到光照,夏天闷热潮湿,而到了冬天,四处漏风的过道,则昏暗而阴冷。由于做烧饼需要的工序复杂,张燕一个人便在这个过道里,从春天站到冬天。到了冬天,一台取暖器便显得尤为重要,既解决了光线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取暖的问题。一部手机自然而然成为了她解闷的工具。
在经过放配料、刷蜂蜜、刻花、电烤等繁琐的工序后,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烧饼做好了。张燕端着一筐做好的烧饼露出满足的笑容。通常张燕在中午可以卖15筐左右的烧饼,所以午饭便没了准的时间,经常是吃完午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也是这样,中午无暇照顾孩子的张燕,为一对龙凤胎孩子,报名了学校的小饭桌。
下午16时,张燕又开始低着头在案前忙碌起来。工序重复、动作重复,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由于长年累月低头工作,张燕已经开始有点驼背,常常是一天忙下来,脖子既酸又痛。
一道道工序过后,锅里的烧饼逐渐熟透.
夜幕下,一位顾客赶来,买走了剩下的烧饼。
凑着做晚饭的空隙,张燕拽着爱人拍了一张合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燕说,忙一天后,看到家人就觉得欣慰,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这样过的踏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zeshizx.com/hzsxs/371.html